在近日落幕的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,由李坤霖、高睿佳、张培森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,在黄继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,凭借作品《灾害现场风险检测识别系统》斩获全国二等奖!这是我校依托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在专业竞赛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绩,充分展现了师生协同创新的卓越实力的显著提升。
赛事背景与荣誉
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于2025年举办,国赛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,是全国高校计算机领域重要赛事。大赛设11大类竞赛方向,通过校级、省级、国家级三级选拔,以“公开公平公正”原则评选奖项,旨在以赛促学、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。
参赛心得
李坤霖(数据采集、预处理、统筹协调):
作为《灾害风险监测识别系统》项目负责人,我负责整体统筹、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工作,并协调团队各环节的进展,确保系统顺利开发与测试。在备赛及征战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的过程中,我不仅深入学习了数据处理与系统调试的技术,更在高强度的团队协作中提升了项目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。衷心感谢黄继风老师在关键技术节点上的耐心指导,帮助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;也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竞赛平台和支持资源。最终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赛中斩获国家二等奖,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肯定,更让我坚定了在技术实践中不断探索、进步的信念。
张培森(需求分析、模型训练与优化):
在本项目中,我主要负责需求分析及模型的训练与优化工作。围绕灾害场景的实际需求,我不断尝试改进算法效果,力求实现高效、准确的监测能力。从备赛到站上第18届国赛赛场,整个过程让我积累了大量模型构建与调参的实战经验,也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差距与挑战。感谢黄继风老师给予的技术思路指引,感谢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。最终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,这次竞赛不仅是实践检验,更是能力的全面提升,对我的学习与成长意义深远。
高睿佳(功能开发、可视化、文档撰写):
我在团队中负责功能模块开发和可视化系统搭建,同时承担项目文档的撰写与规范整理。在实际开发中,我不断优化界面展示与用户交互,全力提升系统的易用性和美观度。从备赛到参与第18届国赛的全过程,让我在前后端集成、文档规范化表达等方面收获显著。特别感谢黄继风老师在细节优化和技术集成方面的悉心指导,感谢学院创造的良好竞赛环境。最终我们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,这份荣誉不仅增强了我的技术信心,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与责任分工的重要性。
此次佳绩的取得,是数字科学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、推进“以赛促学”培养模式的成果体现。学院通过搭建实践平台、强化资源支持,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未来,我院将继续秉持“创新驱动、实践育人”的理念,鼓励更多学子投身科技探索,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