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,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,新 E 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特推出 “科创瞭望台” 系列线上实践教学活动。此活动旨在为高师生提供线上 “走出去” 的便捷渠道,搭建了解最新行业知识和科技成果平台,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即可放眼世界。这一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进行,在科大讯飞AI科普官刘卓与技术专家徐梓航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AI科技探索之旅,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演进历程,见证AI技术如何赋能教育、医疗、工业等多个领域,数字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参与观看了此次直播学习。
活动伊始,刘卓以热情的欢迎辞拉开序幕,向师生们介绍了本次参观的主题与流程。随后,科大讯飞AI虚拟老师“温然”的亮相成为首个亮点,“温然”不仅能流畅完成中文问候,还可进行多语种交流,其自然的表达与灵活的语言切换能力,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虚拟主播技术的成熟。徐梓航解释道,虚拟主播的流畅度与多语种能力,源于模型训练中对数据偏差的持续纠正、多语种语音数据的融入,以及大模型庞大参数量带来的多元综合能力,而这背后是数据、算法、引擎团队的协同优化。
在技术发展历程展示区,刘卓详细介绍了科大讯飞的成长轨迹:1998年底起步于安徽合肥,1999年正式成立,不到10年便在深交所上市,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家上市公司,始终秉持“技术顶天,应用立地”的发展战略。在人工智能里程碑事件方面,科大讯飞早期聚焦感知智能,实现机器“能听会说”,其合成、评测、识别等技术已超越人类平均水准;如今则深耕认知智能,2017年推出的职业助理机器人成为世界首个通过国家艺考的机器人,翻译能力达KT2级且笔译超专八水平,机器阅读理解技术更是多次在国际赛事中突破人类水平,持续为千行百业赋能。
在核心技术讲解环节,徐梓航针对师生关注的“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跃迁的核心突破”展开说明。他指出,感知智能如同机器的“感官”,涵盖视觉、听觉等模态捕捉,而认知智能则是机器的“理解与思考能力”,以自然语言处理(NLP)为核心。科大讯飞通过自主设计技术模型,在SQuAD等国际机器阅读理解赛事中屡获冠军,将赛事作为技术检验的“试金石”,不断优化算法与模型,同时依托在医疗、教育等行业的海量高质量数据积累,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。
随后,师生们重点体验了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成果——讯飞星火大模型。刘卓现场演示了大模型的多项核心能力:在文本生成方面,仅需明确指令,就能快速撰写贴合需求的“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”发言稿,且回答完全基于模型自主理解与提炼;在知识问答与风格模拟上,可模仿《滕王阁序》风格创作登黄山的抒情骈文,展现出对语言风格与文化知识的深度把握;在数学解题领域,面对高考真题,大模型能给出详细解题思路与正确答案,此前更是取得高考数学141分的优异成绩;在代码能力上,可快速生成Python语言的贪吃蛇小游戏代码,目前已助力企业程序员提升30%开发效率,还被高校用于代码教学平台搭建,通过代码对比分析,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错误。
此外,讯飞星火大模型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也让师生们眼前一亮。由科大讯飞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打造的“星火科研助手”,能根据关键词快速调取高相关论文,支持按期刊、语言、时间筛选,3-5分钟即可生成100篇论文的综述,还能解答“量子计算领域代表性研究机构与学者”等专业问题。在论文研读方面,可解决外语论文阅读障碍,快速梳理核心技术点与发展历程,将原本5-6小时的论文阅读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;在学术写作上,提供中英文论文翻译、英文文本润色与全文审校服务,助力科研人员提升写作效率与质量。
多模态能力是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另一大亮点。刘卓现场下达“可爱大熊猫在长城上打太极”的绘图指令,大模型迅速生成形象写实的图像,且支持后续添加元素(如增加小熊猫)而不破坏整体构图;面对“古代市集图”与“现代商业街图”,大模型能深度分析两者在交易模式、支付手段上的差异及带来的影响,可广泛应用于产品调研与数据分析场景。目前,师生们可通过免费注册讯飞星火账号,体验智能体广场、绘画、公文处理、PPT制作、绘本生成等丰富功能。
谈及讯飞星火大模型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异,徐梓航表示,科大讯飞的优势在于深耕行业与技术原创:一方面,依托教育、医疗等领域的长期数据积累,能打造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行业应用,如辅助基层医生诊断;另一方面,在智能语音领域拥有多项核心原创技术,2024年6月凭借多语种云产业相关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,这也是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颁发给民营企业的该奖项。同时,讯飞星火大模型遵循“1+N+X”发展战略,“1”为基座大模型底层能力,“N”为基于基座模型的行业应用产品,“X”则是向高校、企业开放技术,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活动中,科大讯飞还展示了AI技术在多个场景的落地应用:家庭陪伴机器人凭借视觉识别、运动运算智能与机械臂控制技术,可与老人下棋并自适应调整难度;语音大模型实现“一句话合成”,几秒钟即可复刻个人声音,可用于陪伴孩子或老人;翻译屏支持14种语言实时识别与翻译,适用于海关、客服等面对面交流场景;智慧黑板通过语音交互实现白板打开、笔记留存,支持OCR识别标准化书写内容,能根据手写分子式推荐知识点与教案,还可通过三维立体演示辅助立体几何教学,结合虚拟实验板块验证物理原理,课后授课内容同步上传云端,方便学生回看与教师进行教学分析;四足机器狗具备灵活运动能力,可在工业环境中代替人工巡检,未来有望走进家庭成为陪伴机器人。
在交流互动环节,针对高校师生提出的“如何学习人工智能”的问题,徐梓航给出建议:人工智能涵盖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智能语音等多个领域,学习时需夯实专业知识,同时借助星火科研助手等工具紧跟科技前沿,深入行业应用场景了解技术落地价值。目前,科大讯飞已与100多所学校共建人工智能产业专业,北京市也已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通知课程,鼓励“从娃娃抓起”培养AI素养。刘卓补充道,如今AI已融合到各个学科,掌握AI成为新趋势,“未来不是属于AI的,而是属于掌握了AI的新人类”,希望高校师生主动适应并拥抱AI,将AI技术与自身专业结合,探索更多创新可能。
此次 “科创瞭望台” 系列线上实践教学活动,不仅让师生们全方位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,更搭建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桥梁。未来,科大讯飞将继续秉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理念,加强与高校的合作,共同培养具备AI素养的高素质人才,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用AI建设美好世界。